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在封建国家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
(3)16-18世纪是西欧的工场手工业时代,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而同期的中国明清工场手工业却没有实现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05-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9-05-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键环节考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材料二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答题时注意明确明清这一时间概念,找准材料定位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至少从三个方面作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题时先归纳清政府采取的政策内容,再由内容来具体分析影响,至少答两个方面的影响)
2019-03-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2
4 .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该模式产生于何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2018-10-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与西欧“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4)简析宋朝“商业革命”为何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19-04-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耒阳一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四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8-10-11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都诸市令(从六品上)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注: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 (注: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 。……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材料二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引自《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政府管理市场的主要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城市商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清朝晚期的时代背景,分析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3)阅读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据材料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2)据材料归纳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主要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