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2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

——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秋成之时,百逋从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其自身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手工业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的含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2021-03-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三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归纳汉代“抑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兴衰迭起中维持了千年,1453年被奥斯曼人灭亡。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控制着重要的商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它的货币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积极吸引各国商人进入帝国境内经营,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帝国的商人及其商品,对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 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磨行、药行等。市坊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市坊的划分将商业贸易空间规定在狭小的范围内,政府还运用行政法律手段限制市的规模的扩大。经考古勘测,长安城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东西两市分别为 0.924平方公里、0.956平方公里,仅为长安城面积的 2.2%。市坊制下的商业贸易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不利于商人扩大经营。市坊之下商业原有市铺已经划定,投身贩卖之业的平民不得不进行灵活性较强的流贩贸易。唐初,对坊市商贩征税为“三十税一”,后来变为“税十之一”甚至“税五之一”。中唐以后,管理者“大索长安城中坊市商贾所有积屯货物,意其不实,辄加榜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政府越来越腐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弊端显露,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市坊萧条和走向瓦解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币制混乱,汉武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任用桑弘羊进行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无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武帝还下令提高三官五铢的铸造工艺,规定“周廓其质”。在此工艺下,三官五铢边廓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且质量上乘,其盗铸成本较高。“……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且五铢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虽然爆发过李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大幅度地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功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与这个措施相配套的经济规定还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3)归纳材料二中对武则天的看法。作者采用了什么历史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世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21-01-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 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 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 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 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 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列举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2020-08-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020-08-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启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201年时)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宋代城市有了哪些突破性发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时期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020-06-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材料三   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在线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