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并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而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

(5)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7-04-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
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16-17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3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艺文》

材料二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丁未二《上元灯词》

材料三   “据丁云高供:……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这冯建周、郑昆山、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样经济形态?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作此决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政策,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绦线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概括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商品种类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5 . 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句中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人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
A.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B.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
C.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D.明清票号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2017-04-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9 .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信息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虚伪的反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