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消费分层视角下的宋代书画消费

材料一   消费分层功能,尤其是消费所具有的社会分层意义,越来越被社会学家关注并认可:某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消费的阶层特征,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社会地位的符号。

——摘自李怀、程华敏《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

材料二   消费分层功能的展现具有一定的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以上这两个前提,在宋代已经具备。宋代是文艺大发展时期,也是书画艺术的一个集大成时期。书画交易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参与买卖的群体扩展,交互流通的现象也愈加频繁。从书画艺术表现风格来看,一方面以追求“意韵”为胜的文人画(时人称之为“士夫画”)出现并迅速流行,另一方面通俗画在市井中广泛流布,前者追求极致的雅,后者迎合大众的俗,雅俗并举成为这一时期书画艺术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

材料三   宋代书画消费与宋人社会身份的建构

消费主体身份来源市场地位书画消费概况
官僚士大夫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书画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官位较高,藏品大多是书画中的名家名作名品,一般文人士大夫,亦广泛参与收藏与交易
富民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却无政治权利的富裕阶层,时人称之为“富民”作诗赋词,但更着力于书画收藏“富民之家普遍培养子弟向学应举”,把书画艺术品作为新的消费目标,并以此为契机,结交诸多文人士大夫,他们经常活跃于书画市场,有人藏品之富不亚于官僚士大夫
平民财富占有量较少的普通市民、部分农民纷纷加入到书画消费行列中虽无缘书法名画,且多购买价格低廉的门神、纸画、观音像、桃符之类的通俗性书画作品,但一些普通小工商业者对书画的追捧也蔚然成风,其中史料记载最多的是各种酒店、茶坊、药店等流行悬挂名人字画

——据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整理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023-02-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范围经济情况史料出处
苏州吴人好费乐,便无宿储,悉资于匝也王鏊《姑苏志》
南京薪粲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顾炎武《肇域志》
杭州米珠取于湖,薪桂取于严,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王士性《广志绎》

A.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商帮活动颇为活跃
C.商品经济影响较大D.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文献通考》记述:"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官籍、民籍、军籍,医、匠、驿、灶籍,皆世其业,以应差役。至是(顺治二年)除之。”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清代
A.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B.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C.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原因D.赋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
5 . 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
买卖文书约75件卖牛契、卖地契、买车具契等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贷粮食、贷布匹等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2022-01-21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昌“(明代):辽东与(山)东人互相贸易,以致辽人之富足。”当时辽东出产的木材,大多是通过海运转往山东各地的。由于两地间“商贾骈集,贸易货殖络绎于金、复间,辽东所以称乐土也”。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长途贸易得到较快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是宋代的部分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史料来源
宋代与海外进行瓷器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三四十处,如占城真腊、单马令、凌牙斯加、佛罗安以及菲律宾的麻逸、三屿等地。赵汝适《诸蕃志》
1071年泉州客商李充“今将自己船壹只,请集水手,欲往日本国,转买回货”,所带货物有“瓷碗贰佰床,瓷碟壹佰床”.日本古代典籍《朝野群载》卷20
在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等地区均出土了宋代陶瓷器,既包括—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具,还有一些具有外来文化色彩的器物。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A.海外贸易活动十分活跃B.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十分紧密
C.瓷器是主要的贸易商品D.贸易对象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2021-07-12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一)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二)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人教社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2007年版

材料二:近年来有日本学者向世人展示日本陆军登户研究所制造的中国法币半成品。明治大学还把研究所遗址改成资料馆陈列史料,并有当年工作人员出来作证,静冈市还发现研究所当年印有孙中山水印的印钞纸。中国学术界也有大量文献表明,侵华日军曾用假币在华大肆采购物资。

——摘编自徐德莉《抗战时期日本伪造货币及中方治理对策》

材料三: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量简表

时间法币发行量
抗战前14亿元
19468.2万多亿元
194740万亿元
1948660万亿元

——摘编自人教社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2007年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币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从哪些角度揭露了日军对华发行伪钞的罪行?并指出侵华日军此举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哪些恶果?
2022-03-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唐朝城市经济

唐代的邸是一种为商品买卖服务的商业机构。《唐律疏议》中写道:“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邸即贮货的仓库,店即卖货的商店。

中国历史上从事代人保管钱财业务的商业机构,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比较明确的史料而言,最早当是出现在唐代,当时被称为“僦柜”或“柜坊”。

——摘自赵德鑫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依据以上图文材料,概括唐长安城西市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1-07-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