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示。

——摘编自毛宁《梦回繁华》


阅读材料,选取任意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下图为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伙伴示意图。据文献记载,与南宋有外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南宋的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成品为主,而出口商品则多为手工业制成品。由此可知,南宋(     
A.技术优势支撑外贸发展B.海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支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铸钱

宋代崇宁通宝

材料二   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过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趋凸显……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著《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三   墨西哥的“鹰洋”在清朝时已普遍流行,大清帝国在光绪年间大量铸造了多种银元,称为“龙洋”。民国初年,袁世凯秉政,又铸造了一种银元,民间俗称“袁大头”。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南方称为“毫子”;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两者都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牌子挂出白银很重,市面上大宗交易,都用钱庄庄票,后来钞票也通行起来,可是银行与钱庄的库存,仍以白银为本位。

——摘编自陈存仁著《银元时代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金属货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币在四川诞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种类,并分析这一时期货币流通的特点。
2022-01-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同学对下面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合理的是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A.货币种类的更迭周期越来越短B.宋元时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C.实物货币盛行与政局密切相关D.白银取代纸币是一种历史进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仍然得到了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通制的趋势。其表现为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如长安城的中宣坊、延寿坊都相继设店肆。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里坊内也经常出现穿坊墙而对街开门的情况。隋唐时期,城市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行、肆、店等直接经营买卖的行业繁荣,而且一些为商业服务的辅助性组织及业务也开始兴起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下图为明朝后期国内市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唐以后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谈谈明朝后期商业发展的新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7 . “一带一路”战略与古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示意图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请回答:
(1)“一带一路”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有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兴则国兴,请列举,丝路的兴盛伴随过历史上哪些王朝?
(2)历史上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设立过哪些机构?
(3)南宋时,由于西夏的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起来,当时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口分别是?官府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的机构是?该机构所在港口,专供外国人居住的场所是?用于番货交易的是?
(4)“丝绸之路”被誉为“文化运河”,请列举5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果。
2021-08-0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11校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宋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代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了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重庆、琼州、汉口、九江、南京、天津、沙市、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2)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也在西欧引起“商业革命”,其具体表现如何?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战国时期不同货币的主要流通区域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时
A.各国商业有所发展B.各国都推行重农抑商C.货币发行导致分裂D.货币流通受地理环境影响
2021-01-29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涉及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此区域自唐宋以后,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举出近代史上江苏著名实业家两例。
(3)据材料三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2021-01-29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