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23-07-28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7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江苏专用)
2 . 战国时期,燕国刀币的出土范围涉及燕国本国及赵国、中山国、齐国、朝鲜等地,出土量巨大,而且往往与尖足布、方足布、赵刀、齐刀、环钱等同时出土。这表明当时(     
A.各国货币制度异常混乱B.北方诸侯争霸比较激烈
C.燕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区域经济交流较为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时期一些商人“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文人士子也逐渐改变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开始从相对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出入市井,与商人、名工巧匠、艺人等交游。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颠覆B.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废驰
2023-03-18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押江苏卷第5题 明清时期(1840年之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粜”。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
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
2022-04-26更新 | 377次组卷 | 10卷引用:押江苏卷第4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

——漆侠《宋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 世纪初,尼德兰安特卫普的集市逐渐发展起来。安特卫普集市一年举行两次,每次开放两周。安特卫普的市政当局拥有管理集市的权利,制定了针对钱币兑换和商业信用的制度,不强迫外来商人必须出售所有带来的商品等。14 世纪20-30年代,安特卫普地区的集市吸引了整个尼德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英格兰羊毛商、布匹零售商,一些意大利商人、南德意志商人还带来了大量布匹、酒、胡椒、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到了15世纪末,安特卫普集市开始向综合性的交易所转变。

——摘编自宁凡《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以尼德兰集市为例》

材料二 明初以来集市日渐发展和繁荣,如盛产线罗纱绸的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决;以产包头绢而闻名的双林镇,各直省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在这些市镇上,作坊主们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并雇佣了较多的工匠。这些市镇附近的农村越来越多地从事商品作物的经营。如有的种桑、蔗、红花,棉;有的种蔬菜、水果、烟草等,但作坊主们得不到官方的鼓励,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商品化,往往被限制在维持小农经益的再生产限度内。随着人口的增长,政府也变得更加集权,以试图控制迅速增加的民众。这一切都导致了市场力量的发育与运作过程完全被扭曲。

——摘编自韩大成《明代的集市》等


(1)据材料一,归纳安特卫普集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集市发展和繁荣的积极作用。
(3)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两地集市转型一成一败的不同原因。
2022-04-03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7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2021-12-27更新 | 5392次组卷 | 39卷引用:第5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朝中后期,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民间越来越多地用碎银作为交换工具,明朝政府不仅无法禁止私人交易之用银,连它自己的财政单位也逐渐以银为本位。这种现象导致
A.民间对外走私现象普遍出现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的状态
C.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滞缓D.政府的货币控制权被削弱
2021-06-01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士大夫在家规中强调“男子以治生为急”,习惯不言“利”的儒士也逐渐涉足商业营生。与此同时,商人也逐渐相信儒家的思想有助于商业的发达,明末兴起了商人刻书售书的热潮。这表明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
B.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兴起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2021-05-25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10 . 唐武德四年,李渊改革币制,废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如图)。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开元通宝”的出现
A.标志币制趋向成熟B.实现书法功能转变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促进国家走向统一
2021-05-24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