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简表。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序号商业发展概况
商品生产由手工业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商品生产主要分官营和私营两种
商品交易比较繁荣;商业贸易形态发展出转运、囤积、加工以及混合等四种
铸币和贵金属取代自然货币形态;平民商人成为商人主体,职业流动频繁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形态发生较大变革
C.长期战乱助推工商业繁荣D.农耕文明被商业文明所取代
2022-09-26更新 | 53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下图是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分布示意图。另据考古资料发现,当时多地存在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这反映出
A.铸币技艺得到发展B.商品流通相互隔绝
C.国家统一动力增强D.经济水平区域有别
2022-03-22更新 | 1262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结合16-17世纪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战国时期,求富趋利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社会上普遍把求富趋利看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在当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致富,便被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的盛行说明当时
A.小农文化的逐渐形成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2021-10-12更新 | 19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汉武帝的举措意在
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
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
2019-02-22更新 | 4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备战高考历史日日练3.19——2022届新高考Ⅰ卷版(湖南专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唐代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其中,元曰(春节)、冬至各放七天,夏至等各放三天,佛生日、立春、立夏等各放一天,节日普遍放假制度化了。后来新增皇帝诞辰日和道祖诞辰日,均放假三天。
宋代宋初规定,岁节(春节)、寒食、冬至三大节各放七天;皇帝诞辰日、上元(元宵节)等各放三天,端午、重阳等各放一天,夏至等各放三天。神宗元丰五年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曰。
明代明初仅元旦和冬至各放五天、三天,永乐年间又增加元宵节,放十天假。
清代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当时假期共十四天,即元旦七天,上元三天,端午、中秋、重阳、皇帝诞辰日各一天。

——摘编自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节假日的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