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史》记载,“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凡“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民曰家”。这说明,宋代
A.民居设计遵循等级观念B.住宅布局讲求主次分明
C.人口剧增造成住房紧缺D.民居建筑采用砖木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万历年间的《歙志》(安徽省歙县)记载:“成、弘以前,民间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家弦户诵,夤缘(攀附)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当地甚至出现一些士大夫纷纷外出经商的现象,“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材料表明
A.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人们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广泛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马韩之西,海上有州胡国……乘船往来,货市韩中。”“州胡”一般认为是现在韩国的济州岛,济州岛曾出土了一些五铢钱、货泉、货布、大泉五十等货币。由此可以推知,汉代
A.海上贸易比较发达B.民间贸易规模庞大
C.朝贡贸易受到重视D.贸易政策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乌青镇

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

濮院镇

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

朱家角镇

京声标客往来不绝

罗店镇

镇上商贾凑集,大多徽商,贩卖棉布

A.商业发展依赖商帮B.长途区域贩运盛行
C.市镇主导经济发展D.全国形成统一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09次组卷 | 86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刘石吉《明清江南市镇研究》记载,松江、太仓、常州、苏州、杭州一带的17个州县中有三林塘、朱泾镇等52个棉织品产地市镇;杭州、湖州、嘉兴、镇江等府州的12个州县中有东衔市、唐栖镇等25个丝织品产地市镇。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市镇经济专业化发展
C.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019-08-19更新 | 12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城市的的功能以政治为主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2019-04-11更新 | 2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