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2019-01-30更新 | 579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70次组卷 | 50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019-01-30更新 | 3967次组卷 | 4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019-01-30更新 | 4042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019-01-18更新 | 25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补习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
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
B.土地所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和飞钱出现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生态环境的恶化
9 . 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
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
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
10 .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