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工商食官”逐渐被冲破。一批新兴私营工商业主逐渐拥有庞大资产,“贵"的阶级外,又增加“富"的阶级,“贵”“富"由合走向分离。这一变化促成社会结构由贵贱等级转向为
A.城乡之间的国野之分B.地主和农民的阶级鸿沟
C.士农工商的职业区分D.君主与平民的统治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
A.传统社会分工变化B.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C.工商市镇普遍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
A.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末小说《三言二拍》中,描写使用白银的社会阶层十分广泛,上至皇帝、官吏、富商,下至家丁、商贩、僧尼,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当介绍人物时,伴随着籍贯、年龄、职业的介绍之外往往还要附上家庭财产状况,比如“家资巨富”、“广有家财”,或“富民”、“富翁”等,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由此可知明末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倡导求实精神,平等观念传播
C.商人地位提升,传统社会解体D.商品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水军,数量不多,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
A.改变了“重文轻武”政策B.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
C.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D.开启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7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6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代从洪武至成化时期(1368—1487年),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B.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
C.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D.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
2020-04-23更新 | 57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基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中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
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