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清代,滇南的开化、普洱等地因两湖、川、黔移民的深入得到普遍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滇越之间的贸易往来。雍正八年,为了方便滇越贸易,在开化府派驻同知经理,“凡遇商贩出关,一律给予司颁印结,并印烙腰牌,回日将牌照呈缴,照例收税”。由此可知(     
A.中央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B.边疆开发促进了云南的贸易发展
C.清朝实现了对云南的直接管辖D.政府管理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遗址、河南新郑郑国都城遗址、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都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铜空首布作坊及芯范,其中河南荥阳官庄遗址发现的铜空首布作坊,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铸币作坊。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冶炼技术取得明显进步B.冶炼业以铸造金属货币为主
C.中国铸币作坊规模领先世界D.商业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初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现象,导致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下令拆毁,招致群议四起。宋仁宗即位后,面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干脆下令允许居民临街开设店铺,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最终崩溃。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宋代摒弃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B.商业发展影响统治决策
C.宋代采取完全开放的对外政策D.民众斗争决定统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反映的是宋代笔记小说中描绘的部分人物故事。由此可推知,宋代(     
出处人物故事
《夷坚志·支景》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入贩贸纱帛海物。
《春渚纪闻》朝奉郎军器监军丞徐建常……其父宣义公,故农家子,后以市药为生。性好施惠,遇人有急难,如在己也。
《茅亭客话》逐州小溪县石城镇仙女垭村民程翁,名君友,家数口,垦耕力作,常于乡里佣力,织草履自给。
《程史》汪革,字信之,本严逐安人,因兄弟两人不和而离家,“闻淮有耕冶(冶铁)可业,渡江至麻地(今属舒城),家焉”。

A.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了瓦解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
C.生产经营理念具有开放性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一定发展
2022-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学者研究,明代松江地区籽棉的常年产量在7015万斤至8418万斤之间,而其时松江地区年产棉布约2000万匹,需籽棉至少11250万斤。据此可知当时(  )
A.官营手工业已进入鼎盛时期B.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世界市场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宋代《春渚纪闻》记载:黄山张处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制墨为世业。其用远烟(一种制墨用的原料)鱼胶所制,佳者不减沈琲、常和。沈跬、汪通辈或不自人山,亦多即就二人买烟,令渠用胶,止各用印号(商标)耳。由此可知,张处厚、高景修的制墨经营等活动(     
A.重视革新传统生产工艺B.反映了传统工艺的保守性
C.冲击了周有的农本观念D.已显现出初始的专利意识
2022-10-0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李白(赠汪伦》:“李自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舞、乐、诗三位一体)声。“王安石《后元丰行》:“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这表明唐宋时期(     
A.民间文艺的文化水平提高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C.旅游经济成为重要部门D.舞乐诗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9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022-06-16更新 | 13945次组卷 | 109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粜”。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
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
2022-04-26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