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2020-05-22更新 | 385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
C.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2020-05-19更新 | 20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A.白银的大量使用B.交子的使用C.工商业繁荣D.榷场贸易繁荣
4 .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2020-05-15更新 | 4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清时期,一些传统型县城与市镇中,其夜市形态发生了变化。市镇中定期的、在夜晚进行的买卖货物的集市性夜市,逐渐发展为以某类农副产品大批量交易为主的集散性夜市。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等城市的功能发生分化D.小农经济正统地位的动摇
2020-05-1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桦甸四中、磐石一中、梅河口五中、蛟河实验中学等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代,关于“富民”的记载逐渐增多,他们是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苏辙有言云:“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其上承国家政策变化改革,下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据此可知,宋代“富民”
A.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积聚了财富B.占有财富且享有政治特权
C.成为朝廷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D.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阶层
2020-05-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桦甸四中、磐石一中、梅河口五中、蛟河实验中学等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清时期,称谓门类繁多,侍者、会办等职业称谓与知府等官衔称谓、举人等学衔称谓,都为其中同等的称谓类别。这反映出当时
A.社交语言丰富B.社会结构变化C.市民阶层兴起D.君主专制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2020-05-04更新 | 3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史·食货志》记载:“大观元年,诏改四川交子务为钱引务。自用兵取湟、廓、西宁,藉其法以助边费,较天圣(年号)一界逾二十倍,而价愈损。及更界年,新交子一当旧者四,故更张之。”材料反映了北宋
A.交子成为北宋主要货币B.交子通行于全国
C.交子丧失市场流通功能D.出现了财政危机
2020-05-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秦统一后将原六国的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
A.秦朝政府严格限制工商业B.抑商政策缺少执行的力度
C.边远地区商品市场较活跃D.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