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往往作出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古已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干预市场的直接目的,并指出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政策。试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和文学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西方的不同。
2 . 史料来源广泛,正确使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二: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摘编自《水浒传》

材料四: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了金缕玉衣,也就是诸侯王墓出现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殓服--金缕玉衣,由此,得出“地方权力威胁到中央权力”的结论。

材料五:卢兆荫先生指出“根据卫宏《汉旧仪》载,不仅皇帝的‘玉襦’‘玉柙’(按即‘玉衣’)缝以黄金缕,而且王侯的‘玉匣’(按即‘玉衣’)也是‘缀以黄金缕为之’”。他根据考古发现,认为东汉时期才形成严格的玉衣分级使用制度。此外,考古发现的西汉中晚期诸侯王及王后墓中,出土了许多金缕玉衣残片,可见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王也是可以使用金缕玉衣入葬的。因此,刘胜所处的西汉中期并未形成严格的玉衣使用等级制度,其死后使用“金缕玉衣”并不违制,因而不能说明“地方权力威胁到中央权力”。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四、材料五,说说在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1-01-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币制混乱,汉武帝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任用桑弘羊进行币制改革。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无铸钱”,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武帝还下令提高三官五铢的铸造工艺,规定“周廓其质”。在此工艺下,三官五铢边廓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且质量上乘,其盗铸成本较高。“……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且五铢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虽然爆发过李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大幅度地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功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与这个措施相配套的经济规定还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3)归纳材料二中对武则天的看法。作者采用了什么历史观?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随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桑蚕压倒稻作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在江南地区,朱径、朱家角、罗店、南浔、菱湖、濮院、乌青、双林,盛泽等成为著名的棉花、生丝及丝棉纺织品集散地,各区域性商人集团的大量出现,各类富商大贾生活条件、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冲击着传统的社会观念。

——摘编自张敏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思想、文学角度指出明清之际“社会观念”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蓬勃兴起的各类市镇,不仅在经济结构上各有千秋,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也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有两次高峰……明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约为226个,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增加到410个,约万户以上的大镇有15个,市镇数量整体上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这其中以盛泽、濮院和南浔人口最多,这三个超级大市镇都是专门的蚕桑市镇。此外还有双林镇和菱湖镇、乌青镇、震泽镇等,都是以丝织产业而闻名的小镇。……随着蚕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到与蚕桑生产相关的行业中。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摘编自范虹珏、胡浩《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特色发展研究》

材料二   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实践表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的直接延伸,绝非只到县一级为止,而是毫无疑问延伸到了县以下,突破了“国权不下县”的传统。……在明清江南,市镇作为基层社会的一部分,也被置于“文”与“式”两个系统的管辖之下。明清江南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市镇中多有政府直接委派的县丞、主薄等佐贰官坐镇管理,主要职责以维护治安为主。进驻市镇的“武”机构主要有:守御千户所、递运所、分防千把总所,清后期又有厘金局、团防局、水师协镇署、水师统带所等,显示出政府力图控制基层社会之努力。

——摘编自张海英《“国权”:下县”与“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管理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加强江南市镇管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宋代,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家庭手工业继续发展,而与农业脱离的手工业也有了显著发展。因而为纺织手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麻和蚕桑等,亦相应地发展起来。为供应市场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甘蔗、果树、蔬菜等也跟着发展起来。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2)据材料二概述宋代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0-1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署,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辨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辨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辨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有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
8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宋代在国家治理方面留下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二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简述北宋初年在科举考试资格和录取方面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9 . “南海一号”沉船考古

1987牟,“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

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主,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了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的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始皇登碣石山,立刻辞,有“上农除末"一语,但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汉景帝时晁错曾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也;尊农夫,农夫已贫也。”汉武帝将天下盐收归官普,桑弘羊亦“以计算用事”。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缉,盐课为715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

——摘编自陈长华《抑商质疑一一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材料二

明中后期,出现了“士好言利”的社会氛围和“弃儒从贾”的社会现象。从《士商类要》《商贾便览》《生意世事初阶》等大量商书记载来看,在“利”、“义”关系问题上,要求商人重信义、守承诺;强调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强调要道慎、勤勉、自我约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善于应付处理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并将此视为经商成败与否的关键。虽然清代政府的工商政策趋向宽松,各级官员的“恤商”思想也有所发展,但却始终没有明确保护商人利益的相关法律或制度保障机制。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至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业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