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乌青镇(乌镇)地处江南水乡,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四方宾客及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zhu)舻(lu)相望”。明成化弘治年间,乌镇“宛然府城气象”,镇上汇集了各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而本镇“男子皆务耕桑,服商贾。”“里人贾鬻他方,往楚豫间贸易,四时往来不绝”。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每当新丝上市时,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十分繁忙。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乌镇成为江南大市镇的条件。
2 . 从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出发,中国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侧重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

——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


(1)阅读材料一,概括唐代在城市管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都城长安的地位。

材料二   满清帝国既以强大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一部分是压制明代开始的王阳明心学传统,另一部分则是严防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清运动。明末清初,中国读书人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经过清初百余年皇权的强力干预,中国的儒生成为俯首从命的书呆子。在文化精英失去活力时,他们对本国文化只是墨守成规。

——许倬云《闭关恰在“盛世”始》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心学的主要贡献。阅读材料二,以王夫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读书人如何“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3)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侧重不同。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清朝统治前期“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的措施,并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及后果。②指出材料中“对前苏联、东欧开放”阶段,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并从吸取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说明邓小平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的思考。
2020-12-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理解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票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人为应对此问题所作的努力。
2020-09-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武汉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是我国最大的棉布产区,商品率很高。乾嘉时代,苏松布虽主要销往北方市场,其次才销往汉口镇,但每年经由汉口集散分销的苏松布数量仍然可观,并由此形成兴盛且意义重大的吴楚米布贸易。

——摘编自《明清江南经济发展与社会》

材料二   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大冶铁矿和马鞍山及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随之出现了;为了广开煤源,他一再鼓励鄂、湘、川诸省“各该州、县煤户乡民早筹资本,踊跃开采煤矿”;为了解决铁厂科技人才,他兴办各类学校,大量向外选派留学生;为了解决汉阳铁厂的产品销路问题,他又奏请清政府将正在筹建中的芦汉、粤汉与川汉铁路所需的材料“悉归汉厂自造”。

——赵葆惠《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三   武钢根据党中央发布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对企业内部体制进行改革。公司招聘了计划劳资、财务处的处长,矿山机修厂和房产公司招聘了厂长、经理,行政处招聘了43名正副科长,反映都较好。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考核办法,根据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对分配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进。在新的形势下,1997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发起成立武钢股份,股份公司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改编自《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口在乾嘉时代的经济地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论述汉阳铁厂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武钢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改革得以实施的思想理论背景。
2020-09-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9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织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
2020-09-0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朝廷皇室和军队是最大的集团消费者,承接他们的生意是商人提高社会地位和迅速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官商以政治特权攫取厚利,其不仅不会措意于科技创新,而且也不注重于经营,赢利的大部分用于奢华靡侈的生活消费。在明清的专制体制下,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明清商业资本的这些特点,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资本呆滞于流通领域,而没有广泛地向生产领域渗透,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难以发展;科学技术得不到经济利益的激励,科技发明社会化发展的道路被堵塞。在视科技为“奇技淫巧”的社会价值取向环境中,科技发明的社会精神动力也丧失殆尽。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营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全面实行盐铁业由官府垄断经营……颁布法令禁止私人继续从事煮盐冶铁,违者“钛左趾”并“没入其器物”。盐官和铁官依靠垄断货源和垄断价格获取利润,极大地充实了国家财政。但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而批评者更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揭露了这一政策的本质——“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加深了财政危机,最终导致“社会一时走上共同破产而已”。

——摘编自周玲、彭平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
2020-10-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方面“迈步向前”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在纺织,矿冶,制瓷等诸多行业中逐渐超过了官办工场,作坊。……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2020-06-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中叶,中国正经历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缓慢历程。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即白银货币的泛化。白银打破政府的禁银令,从较小的范围使用扩大到更多的交易领域,并逐步取代了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白银货币泛化带来的货币变迁与朝廷的利益相抵触,降低了政府对财政金融的独享,使政府失去了货币主权。但白银货币的泛化却促进了明代中期以后国内、国际贸易的繁荣。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中期白银的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财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

——摘编自马良《明清时期白银货币泛化研究(16—19世纪中叶)》

材料二   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之间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账面资产。自2010年底开始,中国政府针对“自由使用货币”标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积极姿态期望人民币能够早日加入SDR货币篮子大家庭。在过去5年中,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最终,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

——摘编自郑联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根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与人民币纳入SDR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这些不同的社会背景。
2020-04-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高三新时代NT教育模拟自测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各题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兴起的背景。
2020-04-24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1背景类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钱币演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2020-06-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