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诏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买,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并用。违者科罪。材料反映唐朝
A.贞观之治局面
B.开元盛世局面
C.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发达
2019-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复习卷: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2019-10-21更新 | 49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颚南高中2019年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明末清初徽商经营木材、茶叶、典当、盐等,走南闯北十分活跃,其富可敌国。但其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徽商的这种经营活动
A.加快了小生产家庭耕织的分离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C.根源于政府对市场交易的规范
D.反映出明清经济发展的内向化
4 .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2019-09-01更新 | 204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
A.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C.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2019-08-18更新 | 290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2019-08-14更新 | 525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9-08-13更新 | 2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四川邻水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
C.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子的诞生可谓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因为躲避隋唐战乱,四川的经济相对独立,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繁荣,同时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于是作为商业信用凭证的交子产生。起初,交子由四川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诉讼频起。朝廷下令将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二: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

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1948年,因发行量过大,法币被金圆券代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交子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