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农民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材料说明
A.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朝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9-08-13更新 | 26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届四川邻水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中后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嘉湖、苏松太地区,出现了要从区域外的湖北、江西、安徽等产粮区输入大米的现象,每虽无论丰歉,外省客米来售者,不下数百万石。这反映出
A.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B.新的生产关系雏形初现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徽商的由来》


(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2019-06-14更新 | 841次组卷 | 3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为秦、汉、唐、清四代代表性货币示意图。图中货币名称的演变表明

A.币制走向统一已成定局
B.铜钱币值日益走低
C.货币流通职能得以加强
D.纸币发行受到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A.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B.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2019-06-10更新 | 5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019-06-08更新 | 12002次组卷 | 112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019-06-08更新 | 12040次组卷 | 16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以后,“生活”一词的内涵由耕织扩大到商业买卖。商业买卖被视作“治生”的合法手段,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民间也将买卖之事视为“生理”。皇帝也在劝农诏谕中;鼓励农民利用农闲,去忙一些其他的“生理”。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思想观念已开始面临挑战
B.朝廷放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民间弃农经商的现象发展普遍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B.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D.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