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江南25个市镇373座桥梁建造情况统计简表(单位:座)
时期宋代元代明初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期
数量102727993059
官建与民建的总比例是1:12

如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宋代商品经济落后B.民间建桥技术更高C.政府财税收入下降D.商贸贩运逐渐发达
3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主体已经不是官府、贵族或官僚商人,而是平民商人,此时的平民商人已经是完全以经商为职业之人,而且商人与其他社会职业还处在频繁的流动之中,这与殷商西周时期商人子弟永远经商的封闭状态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否定B.市民阶层已经形成
C.商业群体及其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各诸侯国普遍重商
4 . 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这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受到削弱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
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2019-10-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2019-10-21更新 | 49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颚南高中2019年高三十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2019-09-01更新 | 204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末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端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

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美)库思《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