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文献记载,元大都的商业行市有30多种,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骆驼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楼、鼓楼一带,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大都的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元大都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元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比前朝更为松弛
C.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D.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2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7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朝时大都市近郊多有大面积菜圃,经营菜圃者的经济收益也较高。据《史记》记载:“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畦姜韭,此其人与千户侯等”。据此可知汉朝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受到冲击B.农业中出现了专门化的生产
C.地区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形成D.等级观念因经济发展而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商范氏家族在康雍乾三朝为清政府输送大批军粮,并出私财资助军饷,朝廷赐太仆寺卿衔。乾隆年间,徽州大商人曹其任淮盐总商(总商主要协助官方督征盐课,查禁私盐),其父官任户部尚书,其弟则为军机大臣。类似这样的家族在当时并不鲜见。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对民间商业活动有支持B.官商一体化较普遍
C.政府利用商人解决财政困难D.官商勾结各取其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宋代,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增长,同时城市中其他行业,包括广义“邸店”业和演艺业之类,正在吸纳更多人户走向城市或新兴市镇。此外,兵士、生徒、举子和“方外”之人在城市中也占有相当比例。这说明当时
A.经济政治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B.人口流动加速了社会经济转型
C.坊市制度变革促进了工商市镇崛起D.抑商政策松动引发了城乡分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种外交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门第观念的消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2020-11-04更新 | 297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两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但都迅速贬值,明朝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说明
A.政府控制市场的措施受挫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民间贸易已突破政府限制D.白银成为一种主要流通货币
2020-10-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据《史记》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是称誉
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B.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景象
C.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D.春秋战国时生产力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