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汉惠帝、吕后时,废止了高祖时期的各种困商辱商政策。文景时期,政府进一步调整商业政策,允许商人购置田产和奴婢,使私商得以进入包括铸钱、冶铁、煮盐在内的各手工业生产领域,又可借助鬻爵政策“入粟”补官或拜爵。这些举措(       
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②促进了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化
③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削弱了国家管控经济的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初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提供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出现了。用来证明存款金额的纸券便是“交子”。“交子”首先出现于下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2-05-0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   北宋东京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
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陔余丛考》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

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2020-06-28更新 | 447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垦辟,较易开垦的荒地已经开垦耕种,乾隆时期鼓励农民进一步开垦边省和内地的山头地角及河滨溪畔。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的普遍种植和推广,以致成为我国南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康熙帝时任命新辅主持河务,历时六年,使黄河、淮河尽复故道,水患顿消。由于兴修了农田水利,并且采取了精耕细作,主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清代前期棉花、烟草、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这不仅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十八世纪是内地农村定期集市发展的起点,也是南北海运(重新)繁荣的起点。城市的商人行会的增多和信贷组织(最初的钱庄和山西的票号)的出现,表明贸易的性质和范围都有了改变。这种私营贸易的增长也表明了商人在政府控制的盐务税之外正在积累和投放资本,要知道盐业是那时商人集中投资的目标。欧洲市场对中国的茶、丝和瓷器的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了国内贸易的商业化。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前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中期商业繁荣发展的表现,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汉阳。铁厂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股,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营为商办。

材料三   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再怕和老外打官司;中国企业走出去;汽车,电信资费越来越便宜;全球同步看大片;外资银行触手可及;纺织业农业等历经风雨;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转变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世界的主要影响?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家校协作三轮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初,湖南洞庭湖区棉花、葛、苎麻、蚕桑等作物产量大增,且大多“市卖长(沙)、衡(阳)”。清初,岳阳棉纺织业、湘潭麻纺织业发展成为独立的小手工业作坊。清中叶,“浏阳、湘乡、攸县、茶陵皆出苎布,世称浏阳最佳”。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湖南(  )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B.商品经济显著发展
C.纺织业领先于全国D.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2022-04-02更新 | 228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清时期的淮南纲盐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它自江苏仪征出口,由长江入湖广界,抵汉口镇。停集分销各地口岸,俱由汉镇起。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湖北
A.商帮对经济的影响力大B.商品流通渠道畅达
C.市镇经济依赖食盐销售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2022-04-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实战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银成为赋役缴纳手段后,改变了整个赋税财政体系的运作机制。明中期开始越来越重要的白银,主要不是作为流通手段在市场上发挥职能,而更多地作为支付手段,被用于处理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白银确实被广泛应用,但流通的结果是白银大量流入权力运作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白银流通就不必然伴随着市场发育,甚至可能导致市场的萎缩。

——摘编自刘志伟《贡赋体制与市场》

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白银的流通为何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辽宁专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