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2 . 有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儒生与商贾之间,可能颇有分流,前者以内圣外王自我期许,志在经国济世,尤其理学家们不屑言利。明代中叶以后,风气颇为不同,江南士大夫如有余力,也会投资商业活动。”明朝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有较大发展B.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科举考试形式灵活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宋代,都城开封的布局不再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此外,北宋铜钱每年铸造额要比唐代多几倍到十几倍,这些事实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   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其种类多样非前代所能比,并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由自给自足型向开放型转变,使得城镇经济更为繁荣,如苏州的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商业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市场交易中,银票、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些商业领域中的影响因素共同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 . 如表所示为《歙志风土论》对明朝中后期约百年间歙县风貌变迁的记述。这折射出明朝中后期当地(     
弘治年间“家居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
正德末、嘉靖初“出贾既多,土田不重……能者方成,拙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互相凌夺,各自张皇”
嘉靖末“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万历时“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A.种植结构的变化B.土地兼并的剧烈
C.商品经济的发展D.通货膨胀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远超都城
C.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6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的重要通道,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多种史籍来看,汉武帝之时张骞“凿空”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经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的两次战役之后,西汉已基本将匈奴的势力从河西驱逐出去。控制河西走廊后,西汉逐步设置了郡县,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还将移民屯田扩展到西域。汉长城在当时称为“塞”,包括城、障、燧、亭等设施的汉塞集军事防线与交通渠道为一体。将长城延伸至河西、西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摘编自荀长玲,徐黎丽《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

材料二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汉代开拓与维系丝绸之路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影响。
7 . 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4-15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等级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舞台上。随着海内外商业的蓬勃发展,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他们抓住了社会经济转型的有利环境和时机,使自身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商人对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徐沁萍《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评价》

材料二   自16世纪起,面临着西方商人仗剑经营的激烈竞争,中国商人与其展开了角逐。他们把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同时也被西班牙人喜爱的商品运送到东南亚,中国商人不仅在鹿皮产地与荷兰人争夺,还在销售市场与外国人争夺销售渠道,在短时间内再度垄断暹罗与日本之间的鹿皮贸易; 17世纪中国商人联合当地居民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金刚钻的计划。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4- -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商人面临激烈竞争的内外因素,并概括其与外国商人竞争的方式。
8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代,各国统治者出于政治经济需要,分别对商业和商贾采取了笼络扶持的政策。以郑国为例,只要商人保持政治上的忠诚,国家就可以完全不干涉其商业活动。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商人队伍的扩大,一些贵族和农民加入到了商贾队伍。他们的贩运活动,西至陇蜀、西域,北至燕赵,东至齐鲁、朝鲜,南至吴楚、南海。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大商人,并在统治集团中得势,他们拥有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奴隶近万人。各国统治者居住的都城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其规模早已超过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这些商业城市不仅有贸易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

——摘编自李嘉图《人类经济万年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茶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二   马克思曾敏锐地指出,商品生产的发展和货币的使用与赋税制度的变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商品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就会越出商品流通领域。货币变成契约上的一般商品。地租、赋税等等由实物交纳转化为货币支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洪升《论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简要论证马克思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