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朝时期的盛泽镇,因其盛产丝绸,与周边各城镇连成一体,成为丝织品集散中心,“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来买者,摩肩联袂,如一都会焉”。由此可推知,明代(       
A.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B.市镇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丝绸织造的工艺水平提高D.市镇经济助推区域贸易发展
2022-04-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宋代,都城开封的布局不再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此外,北宋铜钱每年铸造额要比唐代多几倍到十几倍,这些事实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   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其种类多样非前代所能比,并且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联系网,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由自给自足型向开放型转变,使得城镇经济更为繁荣,如苏州的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商业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市场交易中,银票、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这些商业领域中的影响因素共同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丁志卷第十一·霍将军》记载:“吴兴士子六人入京师赴省试,共买纱一百匹,一仆负之。”从中可以看出,士子(       
A.兼营长途贩运业B.冲破传统义利观
C.致力于商业活动D.传递了商业信息
2022-04-2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其就业机会和空间,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代、秦汉、两宋和明清时期在商业发展中分别出现了哪些新事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铸币额达到500万贯以上,为唐代近20倍,铜钱年流通总量达一亿贯以上。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民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这说明宋代
A.农业生产衰退B.货币膨胀严重
C.商品经济繁荣D.各地商帮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文人文同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余芑舒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       
A.商业活动受到重视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C.四民社会地位相同D.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2022-05-09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8 . “钱帛并行”是隋唐时期货币制度的一-个特征。绢帛“当作流通手段发生机能”,成了“货币商品”,和铜钱同时流通。绢帛悬唐朝与四周各民族交往的主要手段,还远销到中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知"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是
A.唐代绢帛拥有广阔的市场B.唐代组帛的制作世界领先
C.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度D.民间囤积铜钱造成“钱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朝中叶,珠算取代了传统的筹算,社会上出现了大量论述珠算算法的著作。如《直指算法统宗》全面介绍了珠算的各种方法和归除口诀,按方田、均输、方程等九项,叙述各种实际问题及解法,“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一编,若业制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推动应用数学进步B.“西学东渐”促进科技的发展
C.士人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D.科技有重总结轻创新的倾向
2021-03-10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宋农书数量最多的是两浙路,其次为福建路,两浙路23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6.31%)农书中有12本都是关于花卉的,福建路19本(占宋代农书数量的13.48%)农书中有14本都是关于植茶的。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科技发展超越了前代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C.闽浙地区成为经济的中心D.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