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说宋代“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并不仅仅是从战争和政权对峙的角度看。从黄河流域的气温变化曲线中,我们会注意到,北宋、南宋之交正处于气温的明显低谷期。黄河流域无霜期急剧缩短、农业收成减产。长期活动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当传统上生活的地带持续寒冷、干旱时,他们便会往更加温暖的地方迁移,这种民族大迁徙会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摩擦、冲突甚至战争。北宋时黄河向北摆动首经夺海河口入海;两宋之交由于人为因素,黄河曾夺淮河口入海。这两者之间的广阔区域曾经沦为黄泛区,农业主产区深受其害。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理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2 . 为了配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从而形成一日两餐的饮食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宋朝改变为一日三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朝坊市制度的改变B.夜市的发展与繁荣
C.海外贸易的影响D.民众奢靡风气日盛
2022-03-21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唐初中央政府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但中唐以后,在藩镇管辖的地区,以草市为中心的地方性市场星罗棋布,藩镇势力与商人结合,富商大贾“挟资行天下,所至州镇为右客,富人因以自高。”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A.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表现B.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C.朝廷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D.市坊制度瓦解的影响
4 . 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这说明(     
A.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挑战B.社会风气逐渐奢靡腐化
C.阶层变动促使房舍变化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
5 . 六朝时江南文人士大夫出外游览的目的地,主要是远离城市的自然山水。到了唐代,江南人们的游览活动既显现出规模大、行程远的特征,同时也出现了向城市聚集和流动的特点。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城市管理政策的改变
C.世家大族的衰落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 立南海郡,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以番禺作为郡治。任嚣依山傍水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任嚣城是广州最早的城池,位置在古番山和禺山之间。汉高祖三年,赵佗继任嚣为南海郡尉,乘中原战乱,自立为王,“任嚣城”被扩建成周围十里的都城,史称“赵佗城”。东汉,重修赵佗旧城,始称广州。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汉代开始已与海外国家发生贸易。

随着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与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到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港。以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标志,唐朝进入战乱不息的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据西域,隔断了丝绸之路。北方的战乱使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移向长江流域,东西方交通重心从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广州远洋交通空前频繁,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枢纽。北宋时,辽、夏两国阻隔西北,陆地“丝绸之路”继续衰落,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广州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商业和贸易中心。

材料二 到明清时 期,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把广州作为他们与中国交往、贸易的突破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四口通商,广州居首,西方殖民者纷纷到广州设立商馆,进行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王朝关闭江、浙、闽3个通商口岸,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对外贸易和交通空前繁荣,推动了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发展。1841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城破坏惨重,商业凋零,外贸日减,外贸中心地位日渐衰落,逐渐由上海代替。鸦片战争虽使广州城市受到严重损害,但也导致了沙面租界的形成和西关、河南的发展和建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计划经济的实行,政治、文化生活的改变,加之当时国际环境的恶劣,广州濒临港澳,地处资本主义包国封锁的前沿。在这一切因素的影响下,使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国际形势极有利于广州,广州进入了健康而迅速的发展时期。

——以上材料摘选自陈代光教授的专著《广州城市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古代史上广州城市地位并列举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州城市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后广州城市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江南市镇到南宋时掀起一个发展热潮,数量大幅度增加并形成颇为密集的区域分布网络。更值得注意的是市镇市场发展水平的提高,草市将农家生产和消费活动与市场联系起来,镇将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区域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小农家庭根据市场需求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以维持生计,如镇江府有专门种植果蔬的农户,平江府城郊有许多专事菊花种植和盆景制作的“花户”,手工业领域则有专门从事纺织业的“机户”和“染户”等。

——摘编自陈国灿《南宋江南市镇与农村城镇化现象》

材料二 市镇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联系的媒介,附近农村中的农副产品和原料运到市镇上出售,市镇中手工业产品推销到附近农村中去,市镇成为商品生产的组织者。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乡村逐步都市化的进程,因而市镇作为城乡间的中介和过渡地带,具有显著的历史意义。商品生产的规模扩大,分工协作更加细密,形成了拥有自由雇佣劳动者的作坊或工场。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逐渐改变了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社会风尚从城市到乡村,从北方到南方,都发生了变化,而变化则大都从经济发达的地区向边远广大乡村扩散。

——摘编自方如金《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江南市镇发展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前期的“市”能否设立,由国家规定;在“市”内,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由“市令”专管或以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由市场官员直接管理交换的各个环节,其职事前后似乎都在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特点。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国家的市场观发生变化,使唐代以来通过“商税”以增加国家收入的意识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现实中,一方面国家下放对具体交换场所的管理权,将琐细事务交予牙人、小吏;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市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比唐代,宋代市场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1-05-17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天津卷)
9 . 看图回答

图 1唐都长安       图 2宋都东京
(1)观察以上地图,说明北宋东京商业活动与唐朝长安相比,有什么变化?
(2)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以上记载说明唐朝官府是如何管理城市商业活动的?
(3)宋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5-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与六朝的志怪小说相比,宋代的话本的主人公已经不是神鬼,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作品也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内容。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宋城市经济繁荣B.科举制度的影响
C.统治阶级的推动D.市民阶层的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