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摘编自杨建新、卢苇《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中国瓷器自汉唐以来,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到明朝中期,由于西方人的加入,中国瓷器的外销急剧上升,攀上历史最高峰。精湛的中国陶瓷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渠道,传到世界各地,在为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丝绸之路”上,中国瓷器“外销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陶瓷之路”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一一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A.促进中外友好交往B.导致明朝由盛转衰
C.缓解明朝财政危机D.深受外交体制影响
3 .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道。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此外,两汉时,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国际贸易足迹远达安息、罗马等国家。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最早出现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公凭”,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以前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路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唐朝在广州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拥外,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政权并防止“倭寇”侵犯,严厉实行海禁,明文规定私下与外商互市者处以重罪。明代对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朝贡贸易,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明代对朝贡国家、路线、港门、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明朝对朝贡国家予以官方证明。对外贸易“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清初颁禁海令,不许片帆下海,违者按通敌罪论处。顺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七年颁布空前残酷的迁海令,强制阅、广、苏、浙沿海居民内迁30里,越界当斩。

——摘编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厉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之后的欧洲航海,但却未能持续,其中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对外贸易受官府的控制B.陆上丝绸之路更为便捷
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D.国内自给自足经济抵制
2021-06-11更新 | 1532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贵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