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对于四夷朝贡,明太祖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厚往而薄来”。永乐朝以来,西番朝贡制度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僧人(或假此身份)逐渐成为西番朝贡使团的主体,二是明朝对西番朝贡赏赐的对象扩大,按员给赏。再次,入贡番僧还多在沿途购买军器、私茶等违禁物品,甚至贩买人口,时常引发民事纠纷乃至刑事案件。隆庆三年(1569)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发生与明朝的统治历史与当前政治形势有关。隆庆元年(1567),明朝的统治已是危机四伏。八月,户部报告“京帑所存,仅足三月,计今岁尚亏九月有奇,边军百万,悉无所需”。在此严峻形势下,明朝被迫推行新政,改革西番朝贡制度即为其中一个方面。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定贡期,通过延长朝贡限期、取消部分朝贡类型,减少朝贡次数等措施削减西番朝贡遣使的总体数量。二是调整赏额,把对西番朝贡的人员赏赐分为全赏和半赏两类。三是在提高贡额的同时,限定贡使人数。四是强化对贡使的资质及身份审验。隆庆三年的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可以说是隆万改革的先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朝贡的天下理想与王朝治理的经济理性之间张力的弥合,反映了以“厚往而薄来”为基本特征的朝贡制度在王朝的边疆民族治理体系中的衰落与转型。

——摘编自曾现江张凯强《明朝隆庆三年西番朝贡制度改革:天下理想与经济理性兼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隆庆西番朝贡制度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二   朝贡制度自先秦社会就已萌芽,发展至明朝时则进入鼎盛时期,直接表现在贡国数量的增多及朝贡活动规模的扩大。永乐二十一年(1423),出现了南渤利、苏门答腊、阿鲁、满剌加等16个国家,多达1200多人的朝贡使团来明朝进行朝贡的宏伟景观。但随着明朝倭患不断,由明入清的王朝更迭,朝贡制度出现危机,到清末,朝贡制度最终解体。

——摘编自陶继波、那日呼《繁荣、危机与衰落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

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这是指“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及社会和谐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的,我国会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古丝绸之路创造社会财富、联系东西方贸易的作用一样,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一样,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朝贡制度进入鼎盛的历史事件,并说明朝贡制度危机出现对明清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的新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丝路精神的本质内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摘编自杨建新、卢苇《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中国瓷器自汉唐以来,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到明朝中期,由于西方人的加入,中国瓷器的外销急剧上升,攀上历史最高峰。精湛的中国陶瓷通过各种各样的贸易渠道,传到世界各地,在为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丝绸之路”上,中国瓷器“外销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陶瓷之路”产生的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之后的欧洲航海,但却未能持续,其中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对外贸易受官府的控制B.陆上丝绸之路更为便捷
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D.国内自给自足经济抵制
2021-06-11更新 | 153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