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很多赏贝、赐贝的记载。除了大量天然海贝之外,考古发现还有石贝、骨贝、蚌贝,甚至还有铜贝;小型墓葬群除一座墓出土贝83枚外,其他墓以出土贝一枚或数枚居多。这一现象
A.表明贝主要为贵族使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凸显了青铜工艺的进步D.促进了长途贸易的繁荣
2 .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种类丰富。齐、燕主要用刀形钱币,韩、赵、魏三国用的货币似布,楚国用小方块的金币作为主币。这一现象
A.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B.加剧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C.造成各国经济发展失衡D.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3 . 在已经挖掘的商代遗址中,不论早期还是晚期,都发现了大量来自远方的物品,如产于东海、南海乃至印度洋的海贝、鲸鱼骨、海龟,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玉石等,可见当时
A.已经出现丝绸之路B.疆域范围极其广大
C.掠夺成为主要方式D.商业已有一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时期,青铜铸币在发行和流通中,相邻的两国或几个国家往往会铸行形制相似的青铜铸币。如齐、赵、燕都有铸行刀币,韩、赵、魏、燕、楚都有铸行布币,秦、魏、赵都有铸行圜币。此现象表明战国时期
A.货币铸行实现了局部统一B.出现跨国经济合作的现象
C.铸币与政治联盟密切相关D.货币形制受经济活动影响
2021-05-12更新 | 436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84年,在大连凤鸣岛陡峭的半山坡上发现了战国时期的货币窖藏,货币不分类别混杂放置,有刀币、布币、圆钱三种,总计2415枚。考古发现,藏币者没有深挖窖坑,只是将货币放入砾石中,盖上一大石板,再用砾石堆砌周围。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秦国与楚国战争频仍B.尊富崇利蔚然成风
C.区域间经济联系密切D.货币兑换状况混乱
2021-04-26更新 | 92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据此可知,当时临淄
A.贵族阶层生活普遍优越B.民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是北方经济和文化中心D.职业等级界限明显淡化
2021-03-03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其就业机会和空间,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代、秦汉、两宋和明清时期在商业发展中分别出现了哪些新事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将商人集中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时,商人自由经商,四处游走,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这一变化表明
A.抑商政策出现上下背离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C.追逐利润导致农业衰退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10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结交王侯,各诸侯国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各诸侯国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为成就政治霸业服务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改变斗富逐利的风气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