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根据《周礼》的介绍,西周时期的“市”已经有了三种类型。一种是大市,一般在中午举行,主要是族与族之间进行交易。第二种是朝市,早上举行,主要以商贾贩卖为主。第三种是夕市,晚间举行,主要是由小规模的贩夫贩妇进行交易活动。上述记载表明西周
A.商业活动形式多样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D.已经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022-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有“胥师""质人""贾师”。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约券。这反映出当时
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D.商品经济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下图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部分诸侯国货币》,由此可以推断
A.货币的形制极具艺术性B.战国的铸铁技术已成熟
C.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D.经济发展需要货币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看,春秋战国时代以前,我国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城市,而只能将其定位为城市的滥觞时期,即聚落、城堡、都城时期。下列不能为这一结论提供支撑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A.富足的巨商B.繁荣的商业中心
C.“市井”商业区D.最早的货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春秋战国时期,“别邑”等中小城市兴起,许多人在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王城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邹、鲁城市居民“好贾趋利,甚于周人”。这表明当时
A.社会发展未受战争影响B.“工商食官”推动了商业发展
C.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D.“重农抑商”观念已渐趋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时币制不一,金、铜质料皆有;刀形、布形、矩形、圆形齐备;币文或书重量,或记地名,或标国号,记载各异。近年来,在日本、越南等地,皆有中国古钱币被发掘出土。据此可知中国古代货币

①货币的历史源远流长   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   ④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食盐""吴戈""秦弓"等已成为楚国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同时楚国的木材和皮革等物也普遍存在"晋用"。这反映出
A.楚国手工业落后于中原B.区域经济互补得到加强
C.官营工商业的规模巨大D.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9 . 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