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由以上文字可推知
A.早期商业是相互交换各自剩余的产品
B.农业发达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C.“余布”“余粟”是源于铁犁牛耕的出现
D.中国古代粮食和布匹是可以互相交换的
2022-06-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国现存最早的契约是西周周恭王时期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四件土地契,将契约文字刻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的承认、信守。该材料表明西周
A.履践重农抑商经济政策B.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C.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初具守信精神和证据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据学者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四大货币体系。布币流通于黄河中游,刀币流行于齐,燕、赵刀布并用,楚以贝币为主。阕钱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在包括秦在内的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这表明
A.各国货币形状由政府统一B.货币形制受区位环境影响
C.货币代表当时青铜铸造业最高水平D.货币按一比一比例在各国交换使用
4 . 战国时期,求富趋利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社会上普遍把求富趋利看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在当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致富,便被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的盛行说明当时
A.小农文化的逐渐形成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2021-10-12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样式
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体制改革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的形式
2021-01-16更新 | 63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两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们也是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反映出,战国时期(     
A.法家主张立法规范商业B.郑国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C.各诸侯国商品经济繁荣D.韩郑两国素有历史仇怨
2020-1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溃,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唐以前(包括唐)官府对商人的限制有很多具体措施,对商人政治社会地位限制最主要的是不得做官(包括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宋朝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大转变。清朝后期盛行捐纳(买官),并形成制度,买官成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正式途径,对商人而言,又是一个大变化。商人的变化除了本身政治社会地位的变化,商人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行商坐贾的分类,出现牙人(经纪人)这一层级,出现了批发商这一群体,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比较著名的如徽商、晋商等,都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构成发生变化的表现。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以后商人的变化并对此变化予以简要评价。
2020-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管仲于齐境每30里设一驿站,积储食物以供应外来商旅,在齐都“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由此“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以上信息表明齐国
A.放弃“工商食官”政策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视工商业为立国之本D.以政策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
9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4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商的妇好墓出土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此外还出土了6800多枚海贝,同期的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海贝随葬,有的墓随葬的海贝也有数百枚。这些海贝可以印证,商朝时
A.贝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装饰品
B.海产品在商朝消费量比较大
C.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
D.贝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