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了(     
A.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B.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C.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D.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
2023-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四幅图片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由此可知,古代货币的演变

商周贝币

秦半两钱

元朝纸币

清代银两

A.币种趋向于单一化B.追求货币携带方便
C.中央控制货币发行D.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2022-03-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各国统治者积极推动各地物产在全国流通。工商业者“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弃”,以求得最大的利润。这表明
A.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群体的主体B.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农业经济
C.商品经济是农本经济的补充D.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市场上均陈列有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如北海的走马吠犬,南海的羽翮、齿革(犀牛皮)、曾青、丹干(朱砂),东海的紫绢、鱼盐,西海的皮革、文旄等等不胜枚举。这说明当时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B.商业繁荣物资交流广泛
C.全国性的中心市场已正式形成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贵族开始走上逐利之路,即素以仁义为重的孔子之徒亦有弃名而从利者,农民也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加入商人队伍。材料表明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B.商人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D.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有分工十分细致的市场,并且“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这表明
A.商业城市开始出现B.诸侯势力的增强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业贸易的勃兴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齐景公以晏婴之宅近市,每天脏乱嘈杂不堪,“欲更晏子之宅”。晏婴自谓“小人”,拒绝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这一现象说明
A.贵族热衷经营商业B.齐国国君抑制商业发展
C.城市坊市界限打破D.市场交换便利齐人生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目的是通四方之珍异,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市场上主要商品不外是奴隶、牛马、珍宝等。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有:分区管理、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稽查盗贼的“司稽”,验证“质剂”(契约)、并管理度量衡的“质人”,征收商税的“廛人”。《周礼》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

——摘引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一国对外国的通商关系,像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但是,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摘引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王朝对市场管理的举措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法的背景条件,并说明亚当·斯密的写作意图。
2021-02-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
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B.商品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D.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A.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
B.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
C.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
D.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