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四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   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泞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况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上述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边文本框内是某同学整理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西周的手工业B.春秋战国的商业C.西汉的商业D.东汉的手工业
2021-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战国时期,范蠡佐越破吴后,改姓名游江湖,到陶后,改为朱公,居19年,三致千金。魏国的白圭,善观周遭环境,适应时势生财有道,后世经商者皆祖之。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出
A.战国出现很多民间商人B.商周工商食官被打破
C.富商开始干预国家政治D.富商经商经验较丰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春秋战国时期,“别邑”等中小城市兴起,许多人在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王城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邹、鲁城市居民“好贾趋利,甚于周人”。这表明当时
A.社会发展未受战争影响B.“工商食官”推动了商业发展
C.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D.“重农抑商”观念已渐趋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
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
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
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
7 .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反映出当时
A.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
C.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
A.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
B.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
C.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商业)进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禁百官置邸货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什
么影响?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所说“北宋时代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