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被班固的《汉书·地理志》采用,后世学者也频繁引用。此记载(     
A.提供了研究关中经济地位的文献史料B.描述了关中政治经济的客观事实
C.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全新领域D.印证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繁荣景象
2023-02-12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汉代,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市场上的白银货币量不足B.统治者对丝绸服饰的偏爱
C.政府军费开支的急剧增长D.丝绸具有高度流通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位同学在学习了两汉历史后,开始编写《汉代经济兴衰简报》,他找到了如下史料,适合编入其中的是
A.西汉铁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还出现了一牛挽犁技术
B.汉代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C.江南一带出现了灌溉工具水排
D.丝织品可经丝绸之路销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此现象说明,当时
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D.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2018-08-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6 .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史料出处类别
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
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
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
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粮米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
2018-04-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表:
史料内容史料出处
(西汉)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史记·货殖列传》
(西汉)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信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食货志》
(东汉)今富方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后汉书·桓谭传》
(西汉)时公主列侯虽有国邑,而无余财……以贷……皆俯首而取给于富商大费,后方以邑入偿之《史记·平准书》

由上表可以得到关于汉代的准确信息是
A.债务市场有一定发展
B.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C.政府多与商业活动
D.农商政策有较大调整
2018-07-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出的《丝路山水地图》引发热议。如要进一步搜集丝绸之路起源的有关史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
A.汉朝史料
B.唐朝史料
C.宋朝史料
D.明朝史料
2018-05-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9 .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20-06-09更新 | 19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阻力重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出海的水手、客商,须“各给腰牌,刻明姓名、年貌、籍贯”,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准带米一升,备余米一升,每船只准带铁锅一口,逾期不归,永远不许返回。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表明清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20-05-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