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有神话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主要反映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B.商业、贸易的海洋文明
C.机械为主的工业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三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B.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该格局的形成主要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正在南移B.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
C.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代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江南米粮转运中心苏州“来船稍阻,入市稍稀,则人情惶惶,米价顿长数倍”。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江南农村经济逐步走向没落
B.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
C.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不应求
D.区域分工与经济联系的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2019-04-18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全国有20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这些现象表明唐朝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
8 .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9 . 明清时,江南地区“地狭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迅速增加耕地减少B.桑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C.经济重心出现东移趋势D.海禁闭关造成经济的衰退
2018-01-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B.该地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C.该地区农业发达,均田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D.该地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劳动力获得补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