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东晋、南朝时期,大量南迁士人,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和地区。政府推行了设置侨州郡的政策,于是在南方出现了大批北方的州郡名,只是加上一个“南”字。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在江乘设立南琅琊郡与南临沂县。这一政策
A.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愿望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和了东晋以来的民族矛盾
2021-04-21更新 | 183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同一时期,“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B.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C.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D.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
2022-04-01更新 | 143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一)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唐代水利工程建设统计表。这表明
道名关内京畿河东河北淮南山南东山南西江南东江南西
前期22.5155771.541
后期24331127101

A.政府主导水利建设B.区域经济相对均衡
C.江南地区得到发展D.水利工程质量提高
2022-01-21更新 | 66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
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
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图所示中国古代书院地域空间分布状态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东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
C.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程朱理学世俗化倾向日益增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7 . 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登记户籍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所以宅子也都会各自分出来。这反映南方
A.政局相对稳定B.儒学正统地位动摇C.门阀士族兴盛D.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2021-12-01更新 | 375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下诏日:“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模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这一措施
A.促使农业摆脱自然束缚B.导致了中原优势地位丧失
C.推动了北方劳动力转移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9 . 据下表推断

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统计表

地区北方(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道)南方(淮南、江南道)
时期唐前期唐后期唐前期唐后期
工程项数102202654
占该时期百分比67.5%23.5%17.2%63.5%

A.黄河流域一直是唐代的经济中心B.唐朝建立了完备的水利管理体系
C.中原地区农田耕作效率大幅提高D.南方逐渐成为唐重要财赋供应地
10 . 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淮南地区还多雨季,土地肥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每年“良畴万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这说明
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
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升级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