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A.割据势力不断发展B.边疆地区的有效开发
C.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7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谚语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苏湖熟,天下足”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辽宋夏金时期,大体上,可以把淮水、大散关连成—条线,全国的经济区可以以这样一条线为对称轴:南北经济的发展是北不如南;从走向看,南与北的经济发达区,大多靠近这条轴线;离这条对称轴越远,经济则越落后。中国经济的变化仍是从中轴线向四周推开,只不过是中轴线向东南偏移了。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政治中心开始东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区域经济差异较大D.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2021-12-02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由中原城市向周围边疆地区迁徙B.内迁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形成混居的局面
C.北民南迁主要集中在荆、扬、益等诸州D.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是民族迁徙主要原因
7 .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宋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
C.南宋时大量北方人南迁D.北民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