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秦始皇曾宣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且“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由此可见,秦汉经济政策的重心是
A.轻徭薄赋B.盐铁官营C.重农抑商D.农工皆本
2022-03-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材料反映了
A.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B.对民生艰难充满担忧
C.农商并重的经济思想D.中国古代经济主流政策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二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
2020-05-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A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2020-05-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6 .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7 . 据记载,汉文帝时准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爵位和减免罪行,汉景帝即位后又进一步降低了国家“卖爵”的标准,这些举措
A.旨在废止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定D.加剧了对商业资本的掠夺
8 .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9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7次组卷 | 7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9年届高三上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2019-06-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