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③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本质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 . 《清世宗实录》中记载:“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其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A.“重商主义”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D.“自由放任”政策
3 . 以下为《明实录》中的一些记载内容,据此可以认定的共同主张是
A.实行宽舒的赋税政策B.鼓励农民尽力田亩
C.严禁游惰者扰乱社会D.力推重农抑商政策
4 . 西汉《盐铁论》记载:“.大夫君(注:指桑弘羊,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盐铁政策
A.阻碍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解除了西汉百姓赋税负担
C.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D.根本目的是解决军费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汉代的均输、平准政策,《盐铁论》中记载: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有时“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甚至“吏之所入,非独齐、陶(属今山东)之缣,蜀、汉(今四川)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因此“农民重苦”“未见输之均也”。由此可以看出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B.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市场秩序
C.国家注意协调国富与民贫的矛盾D.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中的监管
6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网疏而民富”;“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司马迁在这里体现出的经济思想是
A.对私人营利采取一定的放任态度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
D.发展商业应因地制宜
7 .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反映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传统四民社会已经解体
D.明政府不重视科举制度
8 .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9 . 据记载,汉文帝时准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爵位和减免罪行,汉景帝即位后又进一步降低了国家“卖爵”的标准,这些举措
A.旨在废止重农抑商政策B.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定D.加剧了对商业资本的掠夺
10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7次组卷 | 7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