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可谓是磨难丛生,一出陇西便被匈奴人“得之”,受困匈奴“十余岁”,娶妻生子,安于游牧生活,但张骞始终“持汉节不失”,等待继续西行的时机。……西汉王朝依靠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凿空西域”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

材料二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时刻为之劝导,使小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工作之间不为华巧。

我国物产丰盈,无需与他国交流。

——编自《清史稿》

材料三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摘自《南京条约》

材料四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唐任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的主要政策。分析这些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给中国主权带来的破坏。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的时代背景。简述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2022-01-2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昌言·理乱篇》

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男耕女织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6 . 贡禹上疏汉元帝指出:“自五铢钱起已来七十余年,民坐盗铸钱被刑者众,富人积钱满室,犹亡厌足……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于钱也。”这表明贡禹主张
A.重农抑商B.废除土地私有C.限田均田D.统一货币
7 . 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变化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动
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完全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概括材料一中,明清工商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3)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经济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9 .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其观点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C.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
D.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
10 . 谚语有其史料价值,可为我们在对前人进行历史的回顾时提供一些片断。如客家谚语“生意钱眼前钱,耕田钱万万年。”可反映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思想
B.重农轻商的思想
C.勤俭节约的思想
D.艰苦奋斗的思想
2019-08-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