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其中《均输》有一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日“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闭关政策下农民负担重B.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各关口的税率不尽相同D.政府对“市”管理严格
2021-08-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三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3 . 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4 . 从嘉靖末年起,两浙地区虽已允许外省客商子弟附本地民籍入学应考,但其限制较多,规模亦不是很大;而到了万历中期,经巡盐官员呈请,外地商人通过编定商籍在浙江占籍应试终于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批准。这反映明末
A.科举制发展繁荣B.传统秩序被破坏
C.江南是全国重心D.抑商政策在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和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2020-06-08更新 | 198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雍正皇帝曾作诗曰:“农事惟邦本,先农履亩东。劝耕时廑(勤)虑,敢为惜劳躬。”这表明他
A.关心农业生产B.向往田园生活C.提倡抑商政策D.保护农民利益
7 . 汉代晁错认为:“(粮食)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人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从而“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晁错在这里主要提出了
A.“重农抑商”论B.“贱商论”C.“贵粟论”D.“粟爵粟任”论
8 . 《盐铁论复古篇》认为,盐铁官营:“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该观点强调的是汉代的盐铁官营
A.以增强国家赋税收入为目标B.旨在推行抑商政策
C.目的是维持社会势力的平衡D.意在防止土地兼并
9 .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鼓励民间开展海外贸易活动
B.各地的农民弃农经商现象严重
C.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桑蚕业发展
D.政府极力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10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7次组卷 | 7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