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清朝帝国后期盐税的收入愈加重要。全国的大盐商从朝廷取得经营许可,再将食盐营销资格承包给地方食盐商,从中赚取差价,小盐商的生意也得到了国家的物价保护,盐商在垄断了营销道路的同时也依附于政府的保护。清朝的这一做法
A.加速了商人向地主阶级转化B.维护了王朝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掌控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D.加深了封建政府与民间资本的矛盾
2022-06-28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学者宋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提倡均贫富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劳动者生产与生活资料的获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17世纪以后则抑制了资本的积累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依据宋超的观点,统治者提倡的均贫富的思想
A.维护了传统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分配
C.惠及了社会的下层群体D.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形成
2021-01-2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汉高祖时采取严厉的限制和打击商人的政策.汉文帝时却是“除关无用传”,几乎完全解除对商人的限制。这一变化
A.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顺应了汉初的主流思想
C.抑制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4 .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材料认为统治者应该
A.农商并重B.以粮救荒C.以农为本D.顺应自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这主要是因为
A.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6 . 明代洪武年间规定“农、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到正德年间,政府又强调“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材料表明明代这一时期
A.农民的社会地位切实有所提高B.政府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政策
C.商人的社会身份处于社会底层D.官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提升
7 . 西汉政权建立后,一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准工商者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另一方面“弛商贾之律”,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反映出汉初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8 . 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
9 . 宋朝时,居民如果售卖“田宅产业”,需先咨询族人,然后是四邻,他们不买方可另行出售,并须及时向官府办理手续;居民有义务留意宗族和邻家的人口等情况变化,并向官府报告。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宗法制度
B.强化社会管理
C.抑制土地兼并
D.传播儒家伦理
10 .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
A.中央集权制度B.以农为本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D.聚族而居习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