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加试题】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沈垚《落帆楼文集》

材料二   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市),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中国96%的人口密布在总面积约占36%的东南土地上,而总面积64%的西北地区人口才占到4%,“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即“胡焕庸线”。

有意味的是,“胡焕庸线”与长城的线路走向多有叠合,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有研究者认为,“胡焕庸线”出现于1240年左右,在“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生态禀赋差异明显,由此锁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格局。翻检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凝聚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亦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已然初现。

——整理自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李扬等主编《智慧城市论坛》

(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围绕“胡焕庸线”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 .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2018-10-16更新 | 2630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3 .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用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徭。”这主要体现了南宋时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经济活动转向海外
C.发展经济商业立国
D.实施鼓励移民之法
2018-09-29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 .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取消轮班匠制度,二是推行“一条鞭法”,前者使工商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赀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工商皆本”的思想被社会接受
2018-09-29更新 | 3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质量评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
A.加强农业管理
B.限制人口流动
C.灌输法制观念
D.强化社会管理
6 . 1671年,清政府规定,“准贡监生员民人垦地二十顷以上,试其文义通顺者以县丞用”,“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以知县用”。其规定主要是为了
A.鼓励垦荒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B.扩大官吏来源以缓和社会矛盾
C.改革科举制度以扩大政权基础
D.笼络汉族人民以巩固统治
2018-08-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评题
7 . 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禁止经商政策
C.抑制商人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
8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
9 . 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食盐专营的手段
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食盐市场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10 . 《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018-05-01更新 | 7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