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1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组)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宋元之际甚至一度取代广州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明初洪武三年在泉州设立的市舶司,以“禁通番”为主旨,失去主动招徕贸易之职能;加之晋江流程短而不便,难以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泉州的对外海港地位也随之大大削弱。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放以后,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发展非常快。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泉州对外海港地位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开发开放浦东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泉州、浦东经济地位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0-1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3 . 康乾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的繁荣,但是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压制
4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者陈旭麓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C.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D.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2019-04-12更新 | 610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

雍正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雍正五年,“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进行币制改革意义。

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9-05-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和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变化后产生的结果。

8 .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9 .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016-11-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