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宗藩体系不断扩大B.朝贡贸易具有一定规制
C.海禁政策名存实亡D.商品贸易交易程序严格
2 . 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
3 . 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2023-10-27更新 | 110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格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途,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1)概括材料中清朝拒绝英国使团扩大贸易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朝拒绝英国扩大贸易的原因,并说明你的根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022-01-21更新 | 791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2021-04-0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7 . 1593年,倭寇侵犯朝鲜,福建因而禁止通贩海上,但一些人借买谷捕鱼之引,远出海外贸易。中丞许浮远“出示招谕,凡留贩人船,不论从前有引无引、日远日近,俱准驾回照例报官纳饷,一切私通及压冬情罪悉宥免。”。许浮远的做法
A.旨在扩大海外贸易B.终结了海禁政策
C.具有一定的开明性D.加剧了局势动荡
2021-01-29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买卖货物,必须由行商经手方可交易。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天朝上国观念改变B.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完整
C.中国严格管理对外贸易D.行商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9 . 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观念;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据此可知,清朝的外贸管理理念
A.对社会转型产生不利影响B.有利于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
C.纠正了明代"海禁"弊端D.直接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10 . 明代为了怀柔外国,多不向外商征税。但到明代中期,来贡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少,入贡各国又不守贡制,往往夹带私物。到弘治年间,明朝改变怀柔政策,对进口货物,均实行严厉的抽分(一种商税)。随着外商来华人数的增加,后来制定了更为详备的进口税制舶税。这说明明朝
A.外贸政策逐渐趋向正常化B.朝贡贸易开始衰落
C.外贸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D.严格限制贸易规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