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宗藩体系不断扩大B.朝贡贸易具有一定规制
C.海禁政策名存实亡D.商品贸易交易程序严格
2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嘉庆时期,政府规定行商之间,联保具结,彼此必须为对方承担相应担保责任,同时,还要求沿海各地方政府必须对拖欠外商债务的中国商人予以重罚,“拖欠夷债者,以示重法,所以示调剂之平”。清政府这些举措意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保障外商政治权益C.维护对外贸易秩序D.完善沿海经济立法
4 . 16世纪中后期,明朝隆庆皇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泉州、漳州的民间商人出海。参与东西二洋的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对外开放局面逐渐形成B.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
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D.消除了沿海倭寇的隐患
2022-04-19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熙二十三年(1684)规定:“外国贡船所带货物,停其收税。贡船回国,带去货物,免其收税。”乾隆年间,因琉球国地处偏僻,物产无多,为勉其向化之诚,“凡贡船只,准带土产货物银两,在闽贸易,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这表明康乾时期
A.地方经济自主性大幅提高B.“闭关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
C.“海禁”造成对外贸易锐减D.朝贡贸易中的天朝上国心态
6 .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
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
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
2022-04-03更新 | 944次组卷 | 2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
7 . 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022-01-21更新 | 79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三实战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8 . 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据此推知
A.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行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C.对外贸易受到基层质疑D.市舶贸易导致倭患严重
2022-01-01更新 | 923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六模历史试题
9 . 顺治十三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禁海令”,“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调整B.海禁政策不利于沿海发展与百姓生计
C.有识之士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与西方的联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遭遇挑战
2021-05-30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