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清朝嘉庆皇帝对外国使臣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此言论说明清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
A.宽容开放B.闭关自守C.经贸频繁D.平等友好
2 . 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3 . 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4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与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材料一



(1)依照示例回答问题,填在相应的序号上。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11-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广州B.泉州C.南京D.上海
7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广州十三行的正确评述有
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②清朝为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设立的机构
③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③④
9 .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10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明朝修筑故宫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