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前期的196年中,海禁不过39年,其余157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规定海外贸易在些时最大的港口广州进行,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而在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地国家,中国商人均不受“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限制。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5年第4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打“闭夫锁国”政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对外政策,你认同材料一、二的哪一观点?请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仅列出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 . 如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栋五层的镇海楼。据此可以看出

①中国广州地区已对外通商   ②传统文化抵制着外来文化
③广州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④许多国家在十三行设有常驻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04-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个时期清政府实行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发给
   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A.自由贸易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2019-11-12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B.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D.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7 . 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
A.限制对外贸易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D.以天朝上国自居
8 . 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C.一口商业是官方垄断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
9 . 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
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闭关锁国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
D.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
10 . 有学者认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是(        )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盐铁专营制度          ③实行“海禁”        ④兴办邸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015-03-3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上期质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