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2 . “康熙开关”后,清政府曾经于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1683年—公元1684年),先后在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个地方设置了海关,这是“海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乾隆五十二年,四个通商口岸只留下广州一个,其他三个全部关闭。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绝对禁止了商民与海外的贸易B.使上海的发展落后于广州
C.沉重打击了海外走私业的发展D.使大清日渐脱离世界大势
3 . 1839年9月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对英军作战能力作如下描述:夷兵“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经济落后B.与时俱进、思想开明
C.君主专制、军备废弛D.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4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期中联考历史卷
6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明朝建立以后,面临西方列强和倭寇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对该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只许民间对外贸易B.断绝一切对外贸易
C.严格控制对外贸易D.只许官方对外贸易
8 . 1832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结果,在官府的干预下“起获夷书,咨请军机处,恭呈御览”,并招致上谕对于督抚的切责和追究。这表明
A.渔户企图勾结西人牟利B.官府积极维护主权
C.传统观念影响中外交往D.君主牢牢掌控臣属
9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阻碍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   ②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