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作者意在说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中国居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心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2 . 据统计,从1760年到1810年的50年时间内,英国对华商品输出的年平均值由47万两增加到730万两,而中国对英国的商品输出年平均值由97万两增加到995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销售市场B.中外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
C.清朝统治者取消了“海禁”政策D.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国家
2021-07-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世纪末,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使团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英国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D.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
2021-01-07更新 | 265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1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御倭杂著》卷一记载,“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太平)百年,此乃通商明验”。据此推断
A.明朝始终严格执行海禁
B.当时民间对外贸易盛行
C.内地中心城市商业发达
D.海禁政策阻碍中外贸易
6 . 康熙年间“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或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
A.造成了农业生产衰退B.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
C.断绝了中外贸易交流D.减少了居民就业机会
2020-09-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良机,备受后人抨击。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A.保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保护原有的经济结构
C.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道路D.防范外敌,维护统治
8 . 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39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9 .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迁中,除岭南靠海的行政中心城市广州外,其余曾经兴旺的沿海贸易城市如登州、泉州、明州等都未能始终保持其贸易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
A.广州地处岭南靠海更具贸易优势B.受到了儒家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C.外贸与中国经济欠缺深层次融合D.没有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
2019-11-04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材料突出反映清初实行
A.“工商食官”制度
B.“海禁”政策
C.专卖制度
D.“重农抑商”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