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2021-04-0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随着当时海上商业的发展,清朝乾隆、嘉庆时对外贸易的态度。据此可知
A.清政府强化了传统经济政策B.西方工业经济威胁清朝发展
C.中国经济对西方有压倒优势D.清政府保护新经济因素萌芽
2020-08-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
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
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

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D.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B.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C.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D.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
6 . 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分布情况

类型概况
京师朝贡国使团随带商队入京师贸易;荷、葡、英等互市国“贡使”到京,亦按朝贡礼制;俄、朝两国贸易规模较大
外商入境口岸对朝鲜开放盛京、凤凰城、中江对俄罗斯开放库伦、齐齐哈尔、恰克图,恰克图贸易双方明定“均不取税”对中亚各国开放喀什噶尔、叶尔羌对南亚各国开放西藏各城开海前琉球从福州、暹罗从广州入境,葡、西等国亦可至广州、澳门、厦门贸易
民商出境口岸赴朝:清初清人赴会宁、庆源并无口岸限制赴安南:安南与清朝保持朝贡关系,越南南部政权同清朝保持民间海上商贸。赴缅甸:除战争期间有位于缅境的蛮幕等四地,主要由华商往来贩运开海后海路出境:广东从东、西、南均有出海门户:闽省海关税口并巡查小口共60余处;江海关初设24处口岸,后调整为18处;浙海关有宁波等7大口岸

——摘编自金峰《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体系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18世纪中期以后,所谓对外贸易,已非中外双向对等贸易,而仅仅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接纳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这一“极不正常的格局”。这一格局
A.阻止了西方的早期殖民侵扰B.确认了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
C.巩固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优势D.贻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
10 .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
2017-09-08更新 | 55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梓潼中学校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