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清初沿袭明朝的海禁措施,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民间的海外贸易始终不能突破封建国家权力的约束。由此可知,当时的闭关锁国
A.削弱了明清专制帝国的统治B.隔断了东西方科技的交流
C.造成了国内社会矛盾的尖锐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1-12-04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2021·全国·模拟预测
2 . 明清两朝同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共同的大时代背景造成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范畴内有着众多的相似点。相似点可指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丞相制度废除B.对外关系相对封闭
C.新的经济因素获得较快发展D.儒学正统地位不保
2021-05-01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从海外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这一发展是如此的显著,以致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首要特点在于世界贸易的商品起了变化,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可可、茶、咖啡)新的染料(靛蓝、胭脂红)。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
2021-04-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琉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

——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如丝绸会议、茶叶会议、钨锡会议等,研究大宗出口产品的产销情况,通报国际行情,制订1950年出口计划和具体的保证措施。促进了1950年度出口的恢复和发展,基本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的局面,又根据国内的需要掌握进口。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实现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扶绥万邦,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无敌兴兵贪一时战功,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乾隆帝坚决拒绝苏禄国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的恳求。明清皇帝对藩属国进贡的礼品从不计较,还体谅该国情形,逐步减少贡品数量和进贡的次数,厚往薄来。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肄业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

——摘编自:张顺洪、高翔等《明清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建立封贡体系的原因,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殖民主义与明清建立封贡体系在目的和方式上的不同,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西方殖民主义的主要后果
2021-04-07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7世纪晚期,清政府相继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设置海关,其主要职责是“执掌水陆通商货税”,同时还负责外贸管理、稽查船只及走私物品等。清政府规定,一切商民货物,俱由海上船运,赴(海关)监督纳税。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逐渐实施有限经济开放政策B.严守重农抑商政策
C.重视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D.力图开拓东南海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这样论述“康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物产丰饶、国家稳定,对分裂势力不断围剿等。但政治上不开明,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文化上也十分落后,科技更是一片黑暗,再无影响世界之发明。进而指出,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稳定是以牺牲中国发展机遇为代价的结果。所谓的繁荣也是停滞的繁荣,不是发展的繁荣。

——摘编自周思源《百家讲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搬原文表述。)
2021-01-27更新 | 47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018-06-09更新 | 14001次组卷 | 1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是中英间第一次通使。英国借为乾隆祝寿之名,出使中国,最终目的是借以打动乾隆皇帝,同意两国互派使节,开放天津等港口贸易,把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但双方没有经过谈判,清政府便拒绝了英国一切的‘敕书’。这一年,实际上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作者的主旨是
A.中国早在1793年已进入近代史
B.马嘎尔尼访华酝酿了后来的侵华
C.中国丧失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
D.英国对华战略意图并没有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