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2021-04-21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5月份半月考历史试题
2 . 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
A.“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
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小农经济的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2019-03-28更新 | 515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清北组)4月份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思想解放的程度B.中央集权的强弱
C.经济结构的差异D.海军实力的高低
2018-06-03更新 | 2496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市大名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19周周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外贸收入
B.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6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2016-11-27更新 | 8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一、二检测试题
7 . 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
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闭关锁国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
D.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