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与近(现)代化两股势力相交织,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对欧洲殖民主义者海盗式的贪婪感到震惊,中国一直信奉轻商的观念,而且认为贸易应由政府官员来掌管。明、清两代的统治者,都曾徒劳地禁止过对外贸易,并且封闭海岸以杜绝沿海的海盗活动和异邦政治制度的侵入。例如,18世纪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                                 

            ——摘编自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二   正是中国的危机导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1899年出笼,这一政策不仅要使美国在“利益均沾”的基础上进入中国,而且还使中国有机会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中国的印象是野蛮、落后交织着民族主义向现代化奋进。       

                                                                                       ——摘编自费正清《观察中国》

20世界80年代,当邓小平的现代化努力谋求我们的理解与支持时,我们也许应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无意识动机。                                             

——摘编自约翰.赫西著《召唤》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一直信奉的轻商观念”及近代前夕的“贸易口岸” 对经济近代化的影响。
(2)材料二认为“ ‘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有机会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并简要归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的现代化努力”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
2021-01-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3 .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往往与其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谕“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榕城纪闻》《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1600年英国建立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它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许可。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随着自由竞争与自由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废除了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受政策法令的影响,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其实,“关”也罢,“世”也好,都是把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更紧密地与世界捆绑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捆得好,这条纽带可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捆得不好,就会成为吸噬中国血液膏脂的大通道。一般认为入关是中国经济发展必要的冲击,短期可能会冲击,但长远来看,则会加速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全,促进中国的发展。

——邵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再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颁布禁海令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面对入世带来的冲击。
2019-10-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